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

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

2004-12-31 18:16 【

  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,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。


  正常的认知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,异常的认知则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(如抑郁症、焦虑症)。在情绪障碍中,认知歪曲是原发的,情绪障碍是继发的。


  认知心理学认为,由于神经症患者有特殊的个体易感素质,因此常常作出不现实的估计与认知,以致出现不合理、不恰当的反应,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与频度,便出现疾病。


  美国心理学家A.Beck认为一些神经症患者有许多不恰当的认知方式。


  抑郁症:对自己、对世界、对前途的负性认识;


  焦虑症:感到自己的躯体或心理将会受到威胁;


  惊恐发作:灾难化地解释自己的躯体或心理体验;


  恐怖症:认为一些无实际危险的环境有危险;


  强迫症:总是不放心、怀疑、惟恐不恰当,穷思竭虑;


  疑病症:认为患了不治之症,到处求医。


  A.Beck认为,抑郁症的患者认为自己无能、有缺陷,常常把不愉快的体验归咎于躯体、心理或伦理道德上的缺陷;认为自己不受欢迎,给人带来麻烦、累赘,自己不应享受人的待遇;认为世道太艰难,“人间不公平”;对前途也是一种负性的评价,认为目前的处境会持续下去,前途无望、一筹莫展,将领的生活充满艰难、失败。他们的认知方式常为:


  1、非此即彼:认为不成功则成仁,看不到有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时候;


  2、灾难化:出了一点问题就认为到了“世界末日”,自己哪怕有一点点不适,便认为患了不治之症;


  3、以偏概全:把一时出现的事情当成会持续发生的事情,或以小见大,把枝节、部分当作全部;


  4、选择性:病人往往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,而忽视事物的正面和成功的经历。


  5、先入为主:在毫无根据或仅仅有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突然冒出一个结论,作为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分析事物;


  6、情绪推理:没有事实根据,仅凭情绪或感觉下结论,即所谓“跟着不良的感觉走”;


  7、个人化:把一切错误、责任归咎于自己,即使是与自己无关的事也是如此。